省内首套智慧造楼系统亮相江北
机器为主、人为辅 协同共建“好房子”
南报网讯(记者何钢)机械臂绑扎钢筋、无人车运输建材、造楼机协同分工……记者昨日获悉,省内首套集聚建筑机器人群体的智慧造楼系统在江北上线,仅需一键指令,便可开启工地运转。
走进江北新区2023G05项目施工现场,眼前一座楼体上部已被巨大的工作平台包裹,这便是中建八局研发的天蝉(TC-PC1.0)智慧建楼核心系统。“与之前国内出现的造楼机不同,这是一套高效智慧化、高效协同的系统,机器人成了建造大楼的主角。”中建八局三公司G05项目总工朱海介绍,整个系统包括智慧化钢筋加工、智慧化建材运输和造楼机内部机器人智慧建造体系。
记者走进大楼一侧的钢筋加工棚内,这里已变成装配式智能钢筋生产线。以往一排工人蹲着绑扎钢筋的画面不见了,取而代之的是几台机械臂自动化绑扎。另一边,由于生产线的投用,钢筋可实现自动化锯切、滚丝和弯曲等施工流程。在高度智能化下,机器人24小时生产。随后,在AGV运输机器人及无人叉车的辅助下,如同送餐机器人一样把施工建材送往在建楼下。
“这里连吊运建筑材料的空中塔吊都不需要了。”朱海告诉记者,垂直物料运输系统自动感应,将材料运往指定楼层,再由造楼机智慧平台内的机器人自主“接货”。他表示,过去同类设备,平台内施工作业面还是以人为主,机器为辅。此次智慧系统上线,首次实现了机器为主,人为辅。施工振捣、整平、覆膜等多类机器人通过算法控制,在纵横交错的轨道上可自由移动,抵达作业面且互不干扰。
据了解,天蝉智慧建楼系统上线后,施工速度提升至5天一层楼,让施工更加标准化和安全化。在大楼内部,项目还上线测量机器人、ALC条板安装搬运机器人、腻子底漆乳胶漆一体机等多款施工机器人,确保了施工质量的一致性,也大幅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和危险性。
据了解,该地块共有4幢建筑,最高17层,将致力于打造“第四代”住宅。而智能建造系统的应用,也以“现场工业化”模式,助推我市绿色低碳智慧的“好房子”建设。
益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